五月的晨光透过薄雾,洒在部队家属院的红砖墙上。林晚秋像往常一样,早早起床准备早餐。当她拧开收音机旋钮,里面正传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节目铿锵有力的播报声。
“......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把责任制和承包制结合起来......”
林晚秋正在揉面的手突然停住了。她擦擦手,把收音机的音量调大了一些。
“......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......”
“晚秋,什么声音这么大?”陆王氏披着外衣从里屋走出来,脸上还带着睡意。
“妈,您在听广播呢?”陆秀兰也揉着眼睛走出房间。
婆媳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台小小的半导体收音机上。广播里正详细解读着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“大包干”的经验,讲述着如何通过承包责任制解放生产力。
“这不是要走回头路吗?”陆王氏疑惑地说,“早年单干的时候,可没少吃苦头。”
林晚秋却听得入了神,连炉子上的水烧开了都没察觉。直到水壶发出尖锐的鸣叫声,她才猛地回过神来。
“妈,这不是走回头路。”她一边关火一边解释,“这是在集体经济的基础上,调动大家的积极性。您听,广播里说了,土地还是集体的,只是承包给个人经营。”
陆王氏摇摇头:“你们年轻人就爱听这些新名词,我活了这么大岁数,就知道脚踏实地过日子最实在。”
吃过早饭,林晚秋照常去医院上班。一路上,她看见不少人家门口都三三两两地聚着人,都在议论今天广播里的新闻。
“听说了吗?农村要分田到户了!”
“这政策能行吗?别又像前几年那样......”
到了医院,护士站的几个小护士也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。
“林医生,您听早上的广播了吗?”年轻护士小刘兴奋地问,“听说农村要改革了,以后农民可以自己决定种什么了。”
林晚秋笑着点点头:“听了,这是好事。”
在诊室里,她一边给病人看病,一边却不由自主地走神。承包责任制......承包......这两个字在她脑海里反复回响。
中午休息时,她特意去了一趟部队阅览室,想找最近的报纸仔细看看。管理员老张看见她,热情地打招呼:“林医生,今天怎么有空过来?”
“想看看最近的《人民日报》和《解放军报》。”林晚秋说。
老张从报架上取出几份报纸:“都在这里了。今天好多人都来借报纸,都是想看承包责任制报道的。”
林晚秋接过报纸,在阅览室角落坐下。头版头条赫然刊登着《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团结一致向前看》的社论,旁边配着农村改革的相关报道。
她仔细阅读着每一个字,眼神越来越亮。报道中提到,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尝试承包荒山、荒地,发展林业和副业。
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慢慢成形。
下班后,她没有直接回家,而是绕道去了部队后勤部管辖的那片荒山。这座山位于营区边缘,因为土质贫瘠,一直荒废着,只长着些稀稀拉拉的灌木和野草。
夕阳的余晖洒在山坡上,给荒草镀上了一层金色。林晚秋抓起一把泥土,在手中细细捻着。土质虽然不算肥沃,但种植一些耐贫瘠的中草药应该没问题。
她想起在中医学院进修时学到的知识:黄芪、甘草、柴胡......这些常用药材都不挑地,正好适合在这片荒山上种植。如果能承包下来,不仅能为部队医院提供药材,还能探索出一条综合利用荒地的新路子。
“晚秋,你怎么在这儿?”
身后传来陆沉舟的声音。他刚从团部回来,看见妻子站在荒山坡上发呆,便走了过来。
林晚秋转过身,眼睛闪闪发光:“沉舟,我今天听了广播,看了报纸,有个想法。”
她把自己的构想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:承包这片荒山,建立中草药种植基地,既能为医院和养殖场提供药材,又能探索经济价值。
陆沉舟认真听着,眉头微微蹙起:“承包荒山?这能行吗?这可是部队的地。”
“广播里说了,要解放思想,大胆尝试。”林晚秋语气坚定,“而且这也不是为了个人牟利,是为了部队的医疗后勤建设。如果成功了,还能给其他部队提供经验。”
陆沉舟沉思片刻:“这个想法很大胆。不过现在政策刚出台,具体怎么实施还没有先例。而且,你医院的工作已经够忙了,再加上养殖场的事情,哪有精力搞种植?”
“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,挤一挤总会有的。”林晚秋望着眼前的荒山,眼中满是憧憬,“而且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,可以发动家属院的闲散劳动力,特别是那些随军后没有工作的家属。大家一起来做,既能为部队做贡献,也能增加家庭收入。”
陆沉舟被妻子的热情感染了,但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谨慎:“这样吧,你先写个详细的方案。我找机会向后勤部的领导汇报一下,看看他们的意见。”
回到家,林晚秋顾不上吃饭,就趴在桌子上开始写方案。陆王氏看着儿媳奋笔疾书的模样,不解地问秀兰:“你嫂子这是怎么了?一回来就写写画画的。”
陆秀兰小声说:“嫂子说要承包后山的荒地种药材。”
“什么?”陆王氏吓了一跳,“她这是要当农民?一个医生去种地,像什么话!”
晚饭时,陆王氏忍不住问道:“晚秋,听说你要去种地?”
林晚秋放下饭碗,耐心解释:“妈,不是普通的种地,是种植中草药。这对部队医院很有用,现在很多药材都要从外地采购,如果咱们自己能种,能省下不少经费。”
“你这是图什么呀?”陆王氏不解,“当医生不好吗?非要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。”
陆沉舟插话道:“妈,晚秋的想法很有意义。如果成功了,对部队建设是很大的贡献。”
陆王氏看看儿子,又看看儿媳,叹了口气:“你们年轻人的事,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了。”
晚上,林晚秋一直忙到深夜。她不仅写了详细的可行性报告,还画了荒山的示意图,标注出适合种植不同药材的区域。陆沉舟在一旁帮她整理资料,不时提出建议。
“这里可以种黄芪,耐旱,不挑地。”
“山坡背阴处适合种黄连,喜阴凉。”
“山脚下的平地可以育苗。”
夫妻俩头碰头地讨论着,煤油灯的光芒把他们的影子投在墙上,交织在一起。
“沉舟,谢谢你支持我。”林晚秋轻声说。
陆沉舟握住她的手:“你的想法总是走在时代前面。记得当初你要学医时,也有人说不合适。但现在,你已经是医院离不开的骨干了。”
第二天,林晚秋把写好的方案交给陆沉舟。他仔细看了一遍,点点头:“很详细,我这就去找后勤部王部长。”
等待回复的日子里,林晚秋又去荒山实地考察了几次,采集土壤样本,记录日照情况。她还去图书馆查阅了大量中草药种植的书籍,做了厚厚的笔记。
陆秀兰好奇地跟着她去了一次荒山,看着嫂子认真记录的样子,忍不住问:“嫂子,你为什么这么拼命啊?”
林晚秋直起腰,擦了擦额角的汗:“秀兰,你知道吗,人这一生很短暂,总要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。我学医,是为了治病救人;种药材,也是为了这个目的。如果能把这荒山变成药园,造福更多的人,这辈子就值了。”
陆秀兰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看着嫂子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佩。
三天后,陆沉舟带回了一个消息:后勤部领导对林晚秋的方案很感兴趣,但要开会研究后才能决定。
“王部长说,这个想法很好,但是涉及部队用地,要慎重。”陆沉舟转达着领导的意思,“而且现在政策刚出台,没有先例可循。”
林晚秋虽然有些失望,但仍然充满希望:“至少领导没有一口回绝,这就是好事。”
又过了两天,消息在家属院里传开了。有人支持,有人怀疑,也有人说风凉话。
周婷婷在服务社遇见林晚秋时,故意大声说:“林医生真是能人,又要当医生,又要养猪,现在还要种地。这是要当全才啊!”
林晚秋不卑不亢地回应:“都是为了部队建设,能做一点是一点。”
晚上,马大嫂特意来找林晚秋,悄悄告诉她:“晚秋,我支持你。要是真能承包荒山,算我一个。在家待着也是待着,不如干点有意义的事。”
林晚秋感动地握住马大嫂的手:“谢谢您,马大嫂。”
一周后的傍晚,陆沉舟兴冲冲地回到家,手里拿着一份文件。
“晚秋,好消息!后勤部原则上同意你的方案了!”
林晚秋惊喜地接过文件,手都有些发抖。这是一份初步批复,同意她承包荒山进行中草药种植试点,详细条款还需要进一步协商。
陆王氏看着儿媳高兴的样子,也忍不住笑了:“看把你乐的。”
“妈,这是大事!”林晚秋激动地说,“如果成功了,咱们部队医院就能用上自己种的药材了!”
这一夜,林晚秋失眠了。她躺在床上,脑海里全是荒山变药园的景象。她知道,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,接下来还有无数困难等着她。但是,既然春风已经吹来,她就要做第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。
窗外,月光如水。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启,而她,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