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林默准备结束欧洲之行,从阿姆斯特丹机场启程回国时,一封措辞严谨、来自荷兰海牙一家知名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的邮件,送到了陆青屿的邮箱。邮件附件是一封正式的法律函件,标题刺眼——《关于“Lin-mo procedure”相关技术涉嫌侵犯我方客户专利权的通知与初步证据披露》。
函件声称,林默在Ecdc演示并教学的“改良版室内隧道重建技术”中的几个关键步骤,侵犯了一家名为“cardioInnovate”的比利时公司所持有的欧洲专利。对方要求林默立即停止在欧洲范围内的相关技术教学与临床应用,并就“既往侵权行为”进行赔偿谈判,否则将提起跨国诉讼。
“cardioInnovate?”陆青屿快速检索,脸色变得难看,“林老师,这是一家典型的‘专利流氓’公司!他们自己不从事生产或医疗服务,专门收购或申请一些宽泛的、前瞻性的医疗技术专利,然后盯着各大医疗机构和知名医生的技术动态,伺机提起专利诉讼,通过和解或赔偿牟利!”
林默接过平板电脑,快速浏览着对方所谓的“证据”。那确实是一项几年前申请的、关于“心室内血流通道重建”的专利,描述极其宽泛和概念化,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的心室内隧道成形思路。
“荒谬。”林默眉头微蹙,“我们的技术是基于数千台手术实践,针对具体解剖变异进行的精确设计和操作,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特定的病理生理学和流体力学依据。他们的专利,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。”
“但他们钻了法律的空子!”陆青屿焦急道,“这种跨国知识产权诉讼极其耗时耗力,即使我们能赢,过程也会牵扯我们大量精力,而且会对‘星火’刚刚建立的国际声誉造成负面影响!他们就是吃准了这一点,想逼我们妥协,付一笔‘许可费’了事。”
就在这时,林默的手机响了,是瓦格纳教授打来的,语气沉重:“林,我很抱歉。cardioInnovate的人也给我们Ecdc发了律师函,声称如果我们继续应用你的技术,也将被视为共同侵权。董事会有些成员对此表示担忧……”
形势瞬间变得严峻。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挑衅,而是一个精心布置的专利陷阱,意图扼杀“林默术式”在欧洲的传播,并从中榨取利益。
“告诉他们,”林默对陆青屿说,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,“我们不会支付任何费用,也不会停止技术交流。让他们尽管起诉。”
“林老师!”陆青屿惊呼,“这太冒险了!”
“这不是冒险。”林默看向窗外起降的航班,眼神锐利,“这是原则。如果今天我们对这种无理取闹低头,明天就会有无数个‘cardioInnovate’冒出来,用各种垃圾专利锁死医学进步的每一个角落。这不仅是‘星火’的战争,也是所有致力于技术创新的医生和科学家的战争。”
他立刻行动起来。首先,他让陆青屿联系了国内顶尖的知识产权律师团队,以及曾在who论坛上有过交流、对“星火”理念表示支持的几位国际医学法律专家。
接着,他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。他没有选择保密应对,而是让陆青屿将cardioInnovate的律师函、对方那宽泛的专利文件、以及他自己整理的“林默术式”详细技术要点与创新性分析报告,全部公开在了“星火”的全球技术交流平台上。
在公开说明中,他写道:“……我们坚信,医学知识的进步理应服务于全人类。我们在此公开所有相关资料,接受全球同行的审视与评判。我们呼吁建立一个更公正、更有利于真正创新的医疗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环境,而非被滥用于阻碍知识传播与技术进步。”
这一手“阳光下的反击”,瞬间引爆了全球医学界和知识产权界。
许多受过“专利流氓”骚扰的医生和机构纷纷站出来声援林默。Ecdc的瓦格纳教授顶住内部压力,公开发表声明,坚决支持林默,并指出cardioInnovate的专利是“对创新的扼杀”。Eth的穆勒教授甚至从技术角度分析了林默术式的独创性,驳斥了侵权指控。连who的官员也私下表示关注,认为此事关乎全球公共健康利益。
舆论几乎一边倒地站在林默这边。cardioInnovate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,成了阻碍医学发展的反面典型。
几天后,在林默和律师团队准备正式应诉文件时,cardioInnovate的律师发来了第二封邮件,语气软化了无数倍,表示“可能存在误会”,愿意“友好协商解决”,并撤回了最初的赔偿要求。
看着这封邮件,陆青屿长舒一口气,佩服地看着林默:“林老师,您赢了!他们退缩了!”
“不是赢。”林默纠正道,眼神依旧凝重,“只是暂时击退了一次骚扰。只要这种专利滥用的土壤还在,就还会有下一次。我们公开资料,不只是为了自证清白,更是为了唤起更多人的警惕和反抗。”
他关掉邮件,开始整理行李。
“该回去了。怒江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。至于这片战场,”他看了一眼窗外欧洲的天空,“我们留下了种子,就够了。”